旧笔记小说网 > 百合耽美 > 浓浓

24-3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.jiubiji.cc提供的《浓浓》24-30(第11/21页)



    “你二人未定名分,你去寻他,以何种身份前去,他走时可与你提过婚事,日后欲以何种身份待你?你这般信他,他便是急着离开,两月光阴已过,若存真心,早当亲迎或遣人相接,何须你跋涉千里自往寻之?”

    面对连珠炮似的诘问,兰浓浓始终主意坚定,应对从容,“姑姑们也知我们相识不过数月,谈婚论嫁为时尚早,即便他来求娶,我亦还无心想嫁。而他人虽远在龙朔,但我二人却书信不断,我今欲前去,全因我不愿忍受相思之苦,”

    “自我来到这里,便从未踏出过玉青地界,犹似困守樊笼,坐井观天,故我亦想在有生之年,见一见这太平盛世之下,南北迥异的风土人情,秀丽山河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我定有思虑不周之处,但有言道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,纵有千般道理,终不及亲身历之,切身悟之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落,堂中顿时陷入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她平日里总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,众人虽知她聪颖,却仍不免将她当作需精心呵护的娇花。谁曾想,她竟通透如斯,字字珠玑,令人恍然惊觉。

    由此亦可见,她前去龙朔之心,何等坚决。

    众人被她这一席话说得怔在当场,一时竟无言以对,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端坐上首的庵主。

    清风庵主默然片刻,只问她:“龙朔距此一千三百里,关山迢递,舟车劳顿,你从未远行,当真受得住?此去寻他,他与其家人将以何眼光待你?须知龙朔乃他根基所在,彼处谁人不识君。若这两月间他心意有变,你当如何自处?纵使相见,又能如何?”

    “他出身龙朔豪门,即便你二人情意坚贞,能冲破门第之桎梏,然我与你众位姑姑鞭长莫及,再难为你倚仗。你可曾想好要离乡背井,独留京都面对风刀霜剑?你与他之情,可足够值得让你孤注一掷?”

    清风姑姑所言虽字字锥心,然兰浓浓却从那严苛话语中,听出了几分转圜之机。她眸中倏然亮起灼灼光华,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为之一振。

    她脊背挺直如青松,下颌微扬,双手端然置于膝上,眸光清亮如雪,声若碎玉,“若连这区区奔波之苦都受不得,倒要叫我自己都瞧不上自己。此去寻他,只为全我二人之情,此情发于本心,不涉门第,更与世俗眼光无干。”

    “倘若他果真负心,古有云君既无心我便休,今我亦必当挥剑斩情丝。若此,则更该亲往一探,否则我岂非要守着对他逐日深厚的情意,做个被蒙在鼓里的痴人?”

    “我信自己的眼光,信他的人品,更笃信他不会骗我!”

    “日后之事无人可以预料,然我宁可此刻跋山涉水,也不愿余生困在“本可以”的牢笼里。”

    堂中寂然无声,兰浓浓忽将声气放软,望向众人的眼中,是全然的亲昵与依赖,“我知姑姑们句句肺腑皆是全心为我,怕我遇人不淑,怕我舟车劳顿,怕我受尽委屈,但我亦想告诉姑姑们,我并非瓷瓶里供着的姚黄魏紫,我有直面风雨的勇气,亦有承担后果的胆量。”

    话到最后,声音渐渐清越,

    “姑姑们不必担心,林大哥会帮我安排车马护卫,只当我是去龙朔远游增识罢了,到时我必当时常修书寄回,不叫姑姑们挂念。我家在玉青,姑姑们更在此处,我的宝贝们也都留在庵中,我虽将行千里,然此心常系白云间。”

    “我亦备足了盘缠,还要给姑姑们捎些京都的时新物件回来,”

    她眼波流转,笑意盈盈,“待归来时,再细细说与姑姑们听那帝都的繁华气象。”

    她已诸事安排妥当,去意如弦上之箭,再无转圜。纵使众人心有戚戚,亦知再难阻拦。

    说到底,她们虽亲厚似家人,终究非血亲骨肉,难行管教约束之权。

    而人若入了执念,纵有九牛二虎之力,也难拽其回头。

    几人相顾一视,面上皆无讶色,她的性子她们再清楚不过,自昨日林公子书信一到,便已料到她定会作此决断。

    事到如今,与其强行阻挠,倒不如妥帖安排,总好过她独自贸然出行。

    既已决意遂她心愿,众人顿时敛了肃容,转而拉着她细细叮咛,择定何时出发?行装是否周全?盘缠可还宽裕?

    又恐她舟车劳顿,特取了面绣貔貅纹的却晕囊,并晨起新制的杏花糕,仔细包好予她。

    至送别之际,众人犹自殷殷嘱托,道是此去路途遥远,须得谨记遇生人且存三分戒心,独行时务要择那通衢大道。到了龙朔城中,不必畏首畏尾,只作寻常游历便是。

    临行又执她的手再三叮咛,遇事切莫强撑,纵是相隔千里,也已修书至林家京中商号照应。

    说着又将沉甸甸的绣囊塞入她袖中,道是些体己银子且收着,出门在外,万勿亏待了自己云云。

    兰浓浓早已听得泪眼婆娑,岂肯收下,趁扶门欲行之际,袖袂轻拂间,那绣囊便如落英归尘般滑入门隙。她将姑姑们的身影尽数映在眼底,终是款款一拜,倏尔转身。

    她必须即刻离去,再多看一刻姑姑们强撑的笑颜,心中那份动摇便要化作锁链,将她困在此地。

    这些与她血脉不相系的人,予她瓦遮头,授她立身本,那些灯下针线,病中汤药,哪样不是骨肉至亲方能做到的深情厚意?

    而今,她却为着一个男子的缘故,让她们为她悬心落泪

    臂上挽着姑姑们备好的行囊,一步一阶踏下石磴。初时步履犹疑,三步过后,足下却渐渐生了根似的,一步沉似一步,将那点动摇都碾作了前行的决心。

    兰浓浓忽地收住脚步,蓦然回首,庵门外,姑姑们并肩而立的身影在晨光中依稀可辨。她倏地绽开明媚笑靥,高高扬起手臂奋力挥动,广袖迎风翻飞如展翅之蝶。

    终是转身踏上前路,此后再不回望。

    倘若因这一时心软而却步,来日她必将悔恨交加。正如她劝解姑姑们所言,但求此生顺心而行,不留“若当初”之憾。

    既已决断,诸事齐备,自当如江流赴海,一往无前!

    *

    晟朝,承平三十二年,孟春

    边关急报如惊雷破空,塞外乌洛兰氏忽生异心,其首领悍然自立为单于,欲裂土称王,叛离天朝。烽燧狼烟骤起,边城守军仓促迎战,终因事起突然,寡不敌众。刺史八百里加急奏请朝廷发兵,以平北疆之乱。

    正值覃太尉代天巡狩,驻跸五百里外鄞州城,手持御赐龙纹兵符,有临机专断之权。闻报即调边境三千威武军,着明光铠,执陌刀,星夜驰援。

    历时一十八昼夜,终将叛部合围于苍狼山隘口,生擒贼首,余众尽降。

    叛乱虽平,然治下失察之罪难逃。赤狄族新王阿史那灼日速戡乱安民,重振部族威仪后,即刻遣使疾驰上京,呈请面圣请罪。

    奏表中言明将亲缚叛首二十六人,并驱赶牛羊三万头,战马五千匹为贡,以谢天朝平叛之恩,更乞赐春秋,礼记诸经,愿率部归化。

    赤狄使团的队伍尚未出苍狼山,沿途哨塔的狼烟警讯已随着八百加急快马直抵龙朔。朝堂之上,御史台与兵部的奏本早堆满御案,关于如何处置这支请罪之师的争议,竟比使团的马蹄声更早震动九重宫阙。

    主和派道天朝当示四海以宽仁,今赤狄王亲缚叛酋,驱牛羊万计来朝,若苛责过甚,反寒诸蕃归化之心,应施怀柔致远之道,

    主战派则道夷狄畏威而不怀德!去岁雪狼部请降,今春便劫我边市。倘再纵赤狄,恐九边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请重新收藏新域名 m.jiubiji.cc 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旧笔记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旧笔记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