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笔记小说网 > 百合耽美 > 祸国毒士死后竟成白月光

10、第 10 章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.jiubiji.cc提供的《祸国毒士死后竟成白月光》10、第 10 章(第1/2页)

    这句话,他实不必再问一遍的。

    直到陈襄那道单薄的身影消失在道路尽头,萧肃仍在门前伫立半晌,方才收回视线。

    庭院寂静,只余风过树梢的微响。

    “出来罢。”

    他开口,声音不高,却在这寂静的庭院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屋后转出一个孩童的身影。

    正是萧榆。

    萧榆走到离萧肃几步远的地方停下,仰头问道:“那人是阿父的旧友么?”

    萧肃转过身,面色淡淡。平日里温和的面部线条,此刻显得有些冷峭,自有一股威仪。

    “我教过你什么?”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,却让人不自觉地心头发紧。

    萧榆垂下头,低声道:“……忘记。”

    他的记忆力很好。

    天生的。

    所以,那些久远到模糊的记忆,火焰焚烧的气息,和幼时糖葫芦的味道,他都记得。

    但他很快又抬起头,眼神十分固执:“他是不是阿父的旧友?”

    萧肃的目光掠过庭院中中那棵枝繁叶茂的树木,最终落回萧榆脸上。

    两人对视。这对父子的面容没有分毫相似,眉宇间的神情竟却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萧肃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莫要去给他添麻烦。”

    萧榆紧绷的小脸松动,眼神微亮。

    这句话几乎就算是承认了。

    但紧接着,萧肃的话锋毫无预兆地一转:“我听说,近来外面有些传言,说本君爱吃糖葫芦?”

    萧榆的身体一僵。

    “我让你每两日只许吃一串,免得牙痛复发。”萧肃语气清淡,“看来,你并未听进去。”

    萧榆的手下意识攥紧了衣袖边缘。

    萧肃瞥了他一眼:“既如此,从明日起一个月内,便不准再碰了。”

    晴天霹雳!

    萧榆的眼睛瞬间便瞪圆了,像是一只受到惊吓的猫咪。听到这难以置信的噩耗,他整个人都失魂落魄了起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陈襄怀揣着那封由萧肃亲笔写就,新鲜出炉的名帖返回客栈,脚步却不似来时那般轻快。

    要不是大爷叫住了他,他都忘记买过两串糖葫芦了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他也没了胃口,将两串糖葫芦全都塞给了杜衡,自己回到房间内。

    从萧肃那里,他厘清了如今朝堂的大致轮廓,总算不再是两眼一抹黑。

    但他心中盘旋着的一个疑问,却始终没有被他问出口。

    一个本该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名字,却自始至终未被萧肃提及。

    荀珩。

    他的师兄。

    辅佐主公征战天下,师兄功劳卓著不逊于他。天下平定之后,师兄的封赏仅在他之下,加封太傅一职,是名副其实的帝师。在他死后,理应成为朝堂上的第一人。

    而后仁宗早逝,幼帝登基,以师兄的家世能力,功劳和名声,被委以托孤重任,执掌朝政中枢,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    可萧肃的叙述里,偏偏没有荀珩。

    仿佛这个人,从朝局的核心凭空消失了一般。

    陈襄深信以师兄的能力,足以压住士族和寒门之间的争斗。师兄也绝不会因为科举制是他一手创立的,就心生芥蒂,撒手不管。

    师兄其人,素有公心,绝非因私废公之辈。他若身居高位,必然会竭力维护并推行科举。

    所以,朝堂为何会是如今这般景象?

    一个念头突然浮现在陈襄的脑海当中。

    ——不会是师兄出什么事了罢?

    陈襄猛地打了个激灵。

    连正值盛年、身体康健的殷承嗣都能在短短一年内驾崩,那师兄……

    他怎么就没跟萧肃问一声呢?!

    陈襄咬住后槽牙,重重地锤了一下床板。

    还有系统!连个“查询人物状态”的功能都没有,差评!

    他只能告诉自己,若师兄真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譬如身患重病或是被贬斥流放,那必然是朝野震动,满城风雨,萧肃不可能不提及。

    既然萧肃没说,那就意味着至少师兄还活着、还在朝中。
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忧虑还是如野草般在陈襄心中疯狂滋生,让他十分焦躁。

    于是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他便把杜衡从床上薅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我已经开具好名帖了,你也快些去。”

    “啊,陈兄已经拿到名帖了?”杜衡揉着眼睛,惊讶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这么快?

    “碰巧使君昨日有闲暇。”陈襄言简意赅,不多作解释,“现在就差你一个人了。你一个人,拖慢了整个队伍的行程,我们已经落后别人许多了!”

    “落、落后?”

    “你若耽误一个时辰的时间,我们有十八个人同行,那便是十八个时辰的延误!”

    这算法听得杜衡一愣一愣的:“陈兄,我们预留的时间应当是足够的,不必如此着急……”

    “难道你不想早日抵达长安?”陈襄板着脸打断他的话,“早些去,便能早些打探京中时下流行的文章风向,也能早些了解此次科举的详细情形。”

    “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!”

    这番话正中杜衡七寸。

    听陈襄这么一说,杜衡立刻起身开始穿衣。

    “陈兄所言极是!”他一边系衣带一边肃然道,“我这便去府衙开具名帖。拿到之后,我们即刻启程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二月料峭,寒意未散。

    武关道上,一队车马辗着初春的泥泞缓缓行进。

    武关道作为连接襄阳与长安的唯一官道,自古便是商旅往来的咽喉要道。

    然前朝末年,天下分崩离析,战火四起,羌人趁势作乱,通客道上无复商旅。直到七年前,太祖殷尚扫平六合,定鼎天下,此地才重归安宁,商道复通。

    车厢内,陈襄斜倚着软垫闭目养神,对面的杜衡正襟危坐,手捧书卷凝神研读。

    长途跋涉,车马劳顿,经过多日的奔波,一行人终于进入了京兆尹的管辖地界,长安已近在眼前。

    杜衡似乎有些倦了,他放下手中的书卷揉了揉眉心,转而望向车窗外。

    窗外是连绵起伏的山峦,冬雪初融,草木尚未完全复苏,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萧瑟。

    他看着外边的景象,不由轻声感慨道:“陈兄,你看这武关道,虽天下已太平七年,沿途却仍可见不少废弃的村落,田地也多有荒芜之处。想来当年战乱之酷烈,至今未能完全恢复元气。”

    陈襄依旧闭着眼,只从鼻腔里淡淡地“嗯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恢复元气?谈何容易。

    这天下初定,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。

    七年,对于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和百姓而言,不过是喘息之机,远未到真正安稳的时候。

    车队行至一险峻地界,狭窄的驿道被两侧密林吞噬,光线晦暗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异变陡生。

    数块巨石携着泥土,从高处砸落,发出“轰隆”的沉闷巨响,正正挡住了车队前行的道路。

    辕马受惊,人立而起,发出惊恐的嘶鸣。

    尘土尚未完全落定,两侧的灌木丛中已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请重新收藏新域名 m.jiubiji.cc 】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旧笔记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旧笔记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