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旧笔记小说网www.jiubiji.cc提供的《枕南柯》90-100(第3/23页)
没事。”
    “这盒子里是我寻来的药,对寒症有奇效,你用用看。”
    谢苓想起谢珩独断的性子,略微歉疚的摇头:“上次的止咳丸已经很不好意思了,怎好再收你的东西?”
    “而且我病已经大好了,这药余小将军不若留给需要的人。”
    余有年神色瞬间失落起来,眸光暗了几分,看起来像只委屈的大狗。
    他捏着木盒,眼巴巴看着谢苓,却发现她看着脾气软,实际上倔强的很。
    可他又不甘心把东西再拿回去,于是将盒子一下从窗子里丢进马车内,拉起缰绳御马离开。
    马儿走出去十来步,他调转马头,看向窗内露出半张玉容的谢苓,扬声道:“苓娘子,你就收着吧。”
    “还有,等我挣了军功回来,定不再叫你受委屈!”
    说完,他不敢看谢苓的神色,一夹马腹离开了。
    谢苓放下帘子,看着被雪柳拾起来放在小几上的木盒,挑了挑眉。
    这少年人的感情,可真是…热烈又纯粹啊。
    她抬手拿起木盒,打开了上面的锁扣。
    盒子里是个精致的玉瓶,取下瓶塞,便能闻见一股浓烈的药香。
    哪怕她不太懂药理,也闻得出这是好东西。
    将瓶子放回去,她重新盖住了木盒。
    好东西是好东西,但不能乱收。
    一旁的雪柳也看出了点门道,她啧啧两声,小声道:“小姐,这余有年看起来有点傻。”
    “但人还蛮好的。”
    谢苓笑着认同:“的确不错,只可惜跟咱们没什么关系。”
    雪柳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。
    她是一定要进宫的。
    余有年即使再好,也与她无关,更何况少年人的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,等哪天他遇到真正的心上人,就不会再喜欢她了。
    主仆两人在马车内坐了许久,队伍一点点前进,直到半个时辰后,被轮到她进寺院。
    一进去,便有僧人引着她和雪柳去祈福台下。
    祈福台很大,高一百零八阶,除了皇帝太后,以及朝中几个重臣,其他人是不能上去的。
    其余人按照身份,会在祈福台下站着,等皇帝祈福时,要一同跪拜。
    谢苓的所站的位置在最外层,离谢家其他女眷很远。按道理她是应当跟谢家人站在一起的,但因着谢灵玉的事,谢夫人十分忌恨她,却又不能动手,于是便彻底无视了她。
    谢苓倒也乐得自在,毕竟站的越前,规矩越多。
    她仰头看着高台之上的众人,视线瞬间就锁定了谢珩的身影。
    人群之中,谢珩的身形格外显眼,他穿着绛纱二梁进贤冠服,腰间的绯色绶带随风飘动,身姿挺拔如松,阳光似乎都格外偏爱他,在他身上笼了一层金色的纱。
    他就那么站在那,望向祈福台下的目光冷淡漠然。
    若不是他穿着官服,几乎会以为他才是大靖的天子。
    而他身旁真正的皇帝司马佑,则平庸太多。
    体形瘦弱,身量也不如谢珩高,通身气质阴鸷。
    想起上一世这皇帝做的荒唐事,以及对她的暴虐行径,谢苓眉眼微沉。
    总有一天她要亲手把这狗皇帝拉下龙椅,叫他也尝尝烈火焚身的滋味。
    平复下起伏的心绪,她看向梦里那个差点被皇帝砍了的会稽王。
    会稽王乃先帝三子,年过三十,是当今圣上的兄长。按照旧例,藩王无诏不得私自入京,但今年叛军太多,再加上会稽王麾下有支上万人的军队,皇帝怕他留在封地会圈地为王,于是打着让会稽王进京述职的幌子,想把他扣在京城。
    会稽王麾下那支军队,追溯起来是他母族卢氏留下的,先帝就没能收回来。
    梦里她见过会稽王几年,依稀记得他长相和皇帝不大像,身形更魁梧些,浓眉大眼,五官锐利,看起来一副正人君子模样,传闻中的性子也是宽厚正直,对皇帝忠心耿耿。
    但谢苓上辈子在宫里听到过一些秘闻。
    譬如会稽王喜好美人,但不纳妾,王府后宅只有一正妃二侧妃。
    他的那些美人有掳掠的,有自愿的,皆被他养在庄子上。
    并且他留在京城后,会和皇帝几番斗法,甚至将朝中大半朝臣都收入麾下,夺位的心思昭然若揭。
    可惜她死之前,会稽王都还未成功。
    她正胡思乱想着,就听到旁边有人说祈神台上准备就绪,就差僧人抬来在佛前供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金鼎。
    谢苓不免有几分紧张,她垂目敛容,袖中的指甲紧紧攥着,默默等待。
    几息过后,她听到身后有凌乱急促的脚步声传来。
    她回头一看,有几个年纪不大的太监,提着衣摆连滚带爬朝祈神台上奔。
    “这是怎么了,金鼎怎的没抬来?”
    “估摸着是出了什么岔子。”
    “这几个小太监,性命怕是难保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周围人窃窃私语猜测着,谢苓站在人群中,娴静乖巧。
    一旁的中年妇女打量着谢苓,觉得她颇为眼生,模样却生的极好,于是起了打听的心思。
    往谢苓跟前挪了几步,她低声道:“你是谁家的女郎?”
    谢苓抿唇浅笑了下,礼貌回道:“是谢家的。”
    那妇人一听,再结合谢苓所站的位置,便猜测到眼前的女郎并不受谢氏重视,于是眼珠一转,起了心思。
    这姑娘跟谢氏沾亲带故,若是能让她儿纳了做妾,倒也是一桩美事。
    “好孩子,我看你合眼缘的紧。”
    “可有婚配?”
    谢苓正聚精会神注意着祈福台上的动静,被旁边的妇人缠的有些烦。
    她随口嗯了一声,并不多言。
    那妇人又絮絮叨叨说了几句话,见谢苓态度冷冷,并不尊重长辈,于是来了脾气。
    她冷哼一声,讥讽道:“一个不受重视的旁支也敢在老娘面前耍威风。”
    “跟你搭话是给你面子。”
    “给脸不要脸。”
    这妇人言辞粗俗,谢苓闻言皱了皱眉,冷冷瞥了一眼她,说道:“是,您说得对。”
    “那就劳烦您别给我这个面子。”
    妇人一听,谢苓这是让她住嘴的意思,顿时更气了。
    正要骂谢苓,周围忽然传来一阵低呼。
    她顺着众人的视线朝祈福台上看,远远的就见方才跑上去的一个小太监,被皇帝拔剑削了脑袋。
    那小太监的头骨碌碌顺着楼梯滚下来,鲜血沾好几层台阶。
    “啊呀!”
    妇人吓得脸色苍白,她捂着嘴巴后退两步,不敢再聒噪乱说话了。
    谢苓皱眉看着祈福台,依稀瞧见皇帝还想杀剩下两个传话的小太监,就被太后拦了下来。
    可惜祈福台太高,她根本听不清上头在说什么。
    又过了一小会,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孙良玉就从台子上小跑下来,叫了一个侍卫,应当是要去湖里捞金鼎。
    人群中忽然喧闹起来,离祈福台近的人听到了事情原委,一个传一个,大家就都知道是有个抬金鼎的僧人路过湖边时,不慎被石头拌倒,剩下的僧人抬不住,金鼎便顺着斜坡滚湖里了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请重新收藏新域名 m.jiubiji.cc 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