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笔记小说网 > 百合耽美 > 穿越之市井小人物

70-8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.jiubiji.cc提供的《穿越之市井小人物》70-80(第10/17页)

虾仁,加盐、料酒、水淀粉和蛋清抓匀上浆,灶膛里小火热油,在油三成热时下虾仁滑油。这道菜最讲究火候,油太热了虾仁口感变成炸虾仁,油太凉又煮不熟。

    看着火候差不多,乔绵绵忙捞出虾仁控油,待会再倒入泡好的茶水搅拌,虾仁的鲜,茶叶的沉淀,会得到完美的融合。

    光一道龙井虾仁不够吃,这道菜只是尝个味,主要还得其他配菜。

    乔绵绵剁了一锅的酸菜大棒骨,大棒骨上没什么肉,所以也便宜。但大棒骨经过炖煮,骨髓里边的浓香浸在酸菜中,会形成特有的风味。

    乔绵绵打开盖子尝了一口,酸菜微酸,汤汁中带了少量的油花,还有酸菜的酸香,用来配饭最好吃。

    她到大堂里问,“二哥回来没?回来能开饭了。”

    林氏说还没有,她到门口看了看,长眉蹙起,“这孩子,怎么去那么久?那么点路,应该早就回来了!满仓,你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再不回来,天都要黑了。等乔满仓出去后,林氏让大家先吃饭。

    一大锅的酸菜炖大棒骨上桌,乔绵绵让大家敞开了吃,“大棒骨没有肉,但里面的骨髓可以吸来吃。主要是酸菜,特别的鲜香。”

    她给二哥和爹留了一些龙井虾仁,剩下的让大家随便吃。

    虾仁q弹鲜嫩,带着茶叶的清香,吃一颗不觉得有什么滋味,但多吃几颗便发觉嘴里都是鲜味,连着几口饭下去,都盖不住这个味道。

    等乔绵绵吃饱时,她爹和二哥才回来,不过二哥没说怎么了,让他们快吃饭。

    回家时,他们带上今天做的粽子,因为要送人,林氏做了一百多个,乔满仓和乔家旺一路抬着回去。

    在林氏开门时,乔绵绵特意看了眼陆家大门,还锁着,想来陆昭和青酒还没回来。

    她还挺想青酒,叽叽喳喳的一个人,只要有青酒在,场面一定热闹。

    “明日我回娘家一趟,满仓你陪我去。”

    房梁上垂挂着麻绳,林氏把粽子挂上去,“我娘喜欢吃红豆沙的,我带几个过去。下午食铺没什么客人,让家兴或者家旺给老二家送几个,顺便和他们说,端午过来吃饭。”说着她去看公婆,“爹、娘,老三那你们说了没?”

    张氏:“之前问了,老三会来。你安心回娘家,明日你们爹会去食铺帮忙。替我问亲家好。”

    林氏点点头,简单洗漱后回屋去,看到乔满仓进来,迫不及待地问,“我让你和家兴说李家的事,你说了没?”

    “说了。”

    “家兴什么想法?你怎么看?”没等乔满仓回答,林氏先说自己的看法,“咱们家和李家门第相当,说般配,确实般配。不过李家疼孩子,我看李家姑娘不太会做事。但主要看家兴喜不喜欢,我对李夫人感觉一般,她有些爱攀比。”

    结儿女亲家,不仅仅看孩子们的品行,一整个家庭的氛围也很重要。不然有个搅屎棍一样的亲戚,就算小两口再踏实能干,日子也会乱糟糟。

    第77章 卤煮

    “家兴说李家算了,比起李家姑娘,他更宁愿找村里朴实能干的,不是说李家姑娘不好,他说是不合适。”

    乔满仓坐下脱鞋,“我问他,到底喜欢什么样的,他说看感觉。别给孩子太大压力,咱们做父母的,给他们多相看几个,天底下的好姑娘那么多,总能有合适的。最重要啊,还得是家兴自己喜欢。”

    他们做长辈,能把关的是人品、家世,但有时候,长辈们觉得很般配的,孩子们却不喜欢。

    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,又不是迫不得已的时候,能多挑拣的时,还是多看看。

    林氏叹气,“你说得对,还得是他自己心仪。”

    躺下后,她打着哈切,“等家兴和绵绵的婚事定下,我便能松口气。不然我天天想,夜夜愁。你说我是不是太爱操心了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放宽心一些,咱家孩子那么好,总能寻到良配。明日去岳母家,咱们打听下,村里有没有合适的人家。”乔满仓也记挂儿子的亲事,夫妇们相拥而眠,但很快又各自睡去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林氏和乔满仓收拾好东西,背着背篓往林家村去。

    因为是临时决定,他们到林家时,只有林氏的母亲带着曾孙女在家。

    “桂兰,你和满仓怎么来了?”何氏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看错了,揉了揉眼睛,听到女儿喊自己,才发觉不是做梦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要端午了,我带自己做的粽子,还有一个猪蹄回来看看你们。”

    林氏把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,又说起自家食铺的生意,把之前借的银钱拿出来,“您收好,正好我嫂嫂们不在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要用钱,你急着拿来干嘛?”何氏说不要。

    “我有钱了先给您,不然大嫂肯定时常念叨。您安心收着,我手里有钱。”林氏笑着道,“娘,我先去望春家一趟。您和爹他们说一下,中午等等我,我有事和你们说。”

    何氏抱着曾孙女起来,“那你快去快回,我最近做了一些豆豉,你待会带回去吃。”

    又去看桌上的猪蹄,心疼道,“都说了别拿那么多,随便意思一下,你大嫂就不会说什么。下次不许拿那么多,待会拿回去一半。”

    林氏听着母亲的唠叨,心里却很安心,到女儿家时,只有女儿和女儿的公爹在家,女婿他们进山了。

    听到女婿去打猎,林氏不由担心,说了自家食铺的事,“亲家,我是这样想,与其把钱给外人挣,倒不如给亲戚们挣点零花。你们家在山坡上,好养鸡养鸭,养猪都可以。如果你们愿意养,可以卖给我们。你们不愁销路,我家不必麻烦,是两全其美的好事。”

    李长顺看看林氏,又去看儿媳,他知道是好事,但自家没有经验,“平常自家养个几只鸡可以,多养了,我怕养不活,你也知道,我们祖上没有干这个的。”

    别说上百头鸡,就是鸡瘟时死个两头鸡,他们都心疼得很。

    林氏想过这个问

    题,“所以我想的是,一开始别养太多,自家母鸡抱窝养,这样本钱低点。等以后养久有经验,再做其他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这事我也和娘家说了,如果你们家家户户养个几百只鸡,我家那个小食铺也卖不掉,你说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理。”李长顺点点头。

    乔满仓坐在一旁道,“我们想的是,多一些人养,到时候我们隔一段时间统一来收。这样你们成本低,还能挣点零花补贴家用。”

    如果是村民自己背个两只鸡进城卖,很不合算,进城要收钱,还不一定能卖了,至少花费一天时间。不然大家不会放着钱不挣。

    李长顺觉得很可以,“村里大部分人都有养鸡,我们都不敢养太多,口粮得留着自家吃。但是能卖钱就不一样,不说多,养个三四十只还是可以。鸡鸭鹅都要吗?”

    林氏说是。

    “看来你家生意真不错。”李长顺笑着道,“若是你家生意好,我们也能跟着挣点钱。养鸡养鸭都是小事,让家里小子去找吃的就行。望春啊,你去割条腊肉,你爹娘难得来一趟,中午让他们在家里吃饭。”

    林氏赶忙说不用,“我娘已经做饭了,我就是过来看看望春和孩子,还有说说这个事。”

    她抱着七个月大的桃姐儿,小孩儿不怕生,在她怀里蹦跶着腿,高兴得一直流口水。

    说完主要的事,林氏给女儿使了个眼色,起身去了林望春屋里,留乔满仓和李长顺说话。

 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请重新收藏新域名 m.jiubiji.cc 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旧笔记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旧笔记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