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笔记小说网 > 现代言情 > 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[七零]

第 42 章【VIP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.jiubiji.cc提供的《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[七零]》第 42 章【VIP】(第3/5页)



    顾鹤年弯腰,静静看了孟秋几秒,突然伸手将她的头发揉乱。

    “师兄?”

    顾鹤年转身,半蹲下:“上来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顾鹤年背上她,老师走在前面,师生三人走在雪地里。

    晚上下了一场雪,北方的雪大,仅仅一晚上,便将白日人走过的痕迹覆盖。冰天雪地,白茫茫一片,天地之间,仿佛只有师生三人。

    厚厚的积雪中,师生三人走过,留下一串脚印,形成了一条蜿蜒的小路,以待后来者。

    太阳升起,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雪地上,反射出晶莹的光。

    新年的第一天,是个晴天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数控机床项目成功,孟秋他们也该离开了。

    她在这里交到的新朋友们来送她,大家依依不舍。

    楚琳抱了抱她:“小孟老师,回去记得和我们通信哦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孟秋认真答应。

    901所是保密单位,外面的信没办法直接寄过去,一般是先寄到驻地,再由驻地转交。孟秋给他们留下的就是驻地的地址。

    她道:“如果换地址我会告诉你们,你们也是哦,要是从哈市回去记得告诉我新地址。”

    孟秋他们是第一波离开的人,楚琳他们暂时却不打算走。

    第二代数控机床虽然已经研制出来,但后续还有很多工作,比如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,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能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这才是第二代,大家可没有那么容易满足。

    接下来还要在此基础上,继续研究第三代乃至第四代。他们不清楚目前国外最先进的机床技术达到什么水平,能做的就是保持进步,决不停下脚步。

    只有这样,他们保证追上国外,或者永远保持领先位置。

    楚琳他们便是研究后续机床的有生力量。

    楚琳已经把工作单位调了过来,东方明、陈俊等人也是,他们都选择了留下,即使哈市离他们的老家或者插队的地方很远。

    夏国梁选择的是暂时留下,诚然,留下来或许更能发挥所长,但钢铁厂也同样需要他。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钢铁,但他们国家目前的钢铁生产率低,他希望能够找到提升钢铁产量的办法。

    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,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几人都应允道:“好。”

    又说:“小孟老师,你什么时候要是去我们那边出差,一定要联系我们!”

    “没错,也让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也一样,要是来云川省,记得提前给我发电报。”

    孟秋看着大家脸上的不舍,弯了弯眼睛,安慰道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,将来交通发达,说不定咱们可以早上约哈市吃油炸糕,中午去京城吃烤鸭,晚上还能各自回家。”

    大家想象了一下,纷纷笑道:“那可太好了。”

    如果有一天,交通能够发达到那个程度,他们国家一定已经媲美发达国家。

    他们将借孟秋的笔记本还给她,孟秋道:“你们要是还需要的话,先留给你们,什么时候用完了寄给我也行。”

    大家很心动,但觉得还是让小孟老师带走比较好。

    “笔记本里记录的数据资料太重要,万一寄送过程中不小心遗失,可就糟糕了。”

    孟秋见他们这么说,便收下了,脑子里却闪过一个想法。

    要是有便捷式电脑和打印机就好了,分分钟复印个十份八份。

    “小孟”,胡晓梅在外面喊了一声,招了招手,“该出发了。”

    孟秋知道老师他们估计都准备好了,拎起行李,最后和大家道别。

    “真的要走啦,各位同志,咱们江湖再见!”

    夏国梁接过她手里的行李:“我们送你到门口吧。”

    东方明、陈俊几位男同志纷纷抢过她的其他行李,又把胡晓梅的东西也带上了。

    “晓梅同志,我们送你们。”

    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。

    到机床厂门口,车子已经停在那里了,行李放上车,孟秋回头和大家挥挥手,上了车。

    “小孟老师,再见!”

    “再见!”

    “再见……”

    车子发动,渐行渐远,沈教授见她一直看着窗外,回头看了看,对上了一张张感情真挚的年轻面孔。

    他摸摸孟秋的头发:“交到新朋友了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孟秋点头,声音闷闷的。

    张教授凑过来逗她:“哎呦呦,我们小孟老师不会是掉金豆豆了吧?”

    孟秋被调侃得不好意思,坚决否认道: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来的时候是乔干事接他们,走的时候还是他送他们。

    乔干事很周到,不仅和司机将他们的行李搬到了车上,还专门跟车上的列车员打了声招呼,托他路上帮忙照顾一下。

    乔干事的人脉真广,看他跟列车员勾肩搭背的样子,就知道两人交情还不一般。

    打点好,乔干事和几人告别:“沈教授,张教授,各位同志,我们就送到这儿了,一路顺风。”

    大家谢过他们。

    火车发动的时候,张教授还在和沈教授说乔干事:“这小伙子真不错,有能力,又有眼力见。”

    不是只有在科研上面有能力才叫有能力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

    他们项目期间,后勤基本上都是这位乔干事负责,这么多人,一点岔子没出过。

    很多同志是从南方来的,之前没来过这么北的地方,对哈市的寒冷预估不足,带的衣物太单薄。这位乔干事得知后,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前,就给大家配备了军大衣、手套、帽子三件套。平时还想尽办法保障他们的伙食。

    说实在的,一个项目的成功,军功章上有这些后勤人员的一半。

    沈教授也赞扬了一句:“有咱们张副所的风范。”

    张福所,张自强同志,外号“铁算盘”,他就是搞后勤的一把好手,以前在部队里头管后勤,后来转业,到了研究所,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了。

    返回厂里的乔干事并不知道这些他相当佩服的大佬们在背后夸他,将人陆陆续续地送上车,他的任务终于告一段落。

    项目进行了几个月,他就连轴转了几个月。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。

    晚上下班,这几个月来他头一次这么早到家。

    乔干事的媳妇阴阳怪气:“哟,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?”

    乔干事自知理亏,忙从兜里掏出丝巾,殷勤地给老婆系上:“沪市来的货,特地找人给留的,你戴上保证是你们单位的头一份!”

    乔干事的媳妇傲娇地“哼”一声:“一个破丝巾,不戴老娘也是头一份。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,我媳妇最好看了……”

    乔干事小意殷勤哄了几句,他媳妇也知道他忙是因为正事,也心疼他这段时间这么辛苦,让他去屋里躺会儿:“饭好了我叫你。”

    乔干事顿时一副感动的样子:“就知道我媳妇最好了!”

    他媳妇嫌他肉麻:“行了行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领导给了我两天假,让我好好休息休息,不着急。”他里间外间看了一圈,“咱闺女呢?”

    “外面玩儿呢!”

    乔干事脱下外套,换了大棉鞋,凑到他媳妇身边,一边扒蒜,一边道:“咱闺女以后一定要让她好好念书,只要她念,咱砸锅卖铁也要让她念。”

    他媳妇道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【请重新收藏新域名 m.jiubiji.cc 】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旧笔记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旧笔记小说网|眼睛到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,是恰到好处的美好